佛學大綱(在星洲中華佛教會分八晚講) 遠參法師

第一晚講 佛為何事出世?

經云,『諸佛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。』此句經文是釋迦牟尼佛,自示現成佛之後,說法經過四十餘年,將示入涅槃時始說之,可知此句經義的重要性必要向文裏尋討方能知如何是「大事因緣出世。」斷不能依吾人之思想如何去推測,鑒於古德憑以自己之聰明智慧去解釋,有謂以了生死為大事,以衆生之生死輪回苦惱難以自脫,必須有佛出世教導,才能了脫,故以了生死為大事,若然者,諸阿羅漢、辟支佛已了生死,應符佛出世之意,何以佛處處訶斥之?當知佛非為衆生了生死而出世,不過未至說為何出世之前,確亦有令衆生了生死之方便說,而不得認為佛出世之大因緣。經云「是諸衆生未免生老病死,憂悲苦惱,而為三界火宅所燒,何由能解佛之智慧。」故先說權教令了生死,後說佛慧,當以佛慧為大因緣。復有一般大德以「明心見性」為大事。亦有以念佛生西方為大事,總而言之,各宗派下各人所傳承邪說,無不自認為大事因緣,皆違佛意。今依經文不會錯誤,經云 :「云何名諸佛世尊,唯以一大事因緣故,出現於世? 諸佛世尊欲令衆生開佛知見,使得清凈故,出現於世。 欲示衆生佛之知見故,出現於世。欲令衆生,悟佛知見故,出現於世。欲令衆生,入佛知見道故,出現於世。是為諸佛世尊,以一大事因緣故,出現於世。」觀此可知前人所說皆非也。因經文從未說及了生死事,亦未說及明心見性及生西方凈土……等邪見為大事。然此中雖將經文提出,而聽者仍難明暸,雖加詳解,便可了了。今先說明『佛』字,次說『知見』等句。平常佛徒解佛字是『佛陀』的畧音,義為覺者,此釋名不錯,若再講何為覺者?必言覺有三種:(一)自覺,(二)覺他,(三)覺滿,言自覺即自能覺了自性不生不滅,常住一相,靈明洞澈,了了分明為自覺。言覺他者,即覺悟衆生同有此不生滅性…., 覺滿者,即上二覺之究竟是也。若作此解佛陀為三覺,簡直是天然外道,破壞佛教,佛教幷未說及衆生有常住性,何來自覺自性,覺他亦爾,又若覺未滿不應名佛,何以言自覺為佛?以自覺末滿故,覺他更難滿,未滿不應名佛,實無自覺,亦無覺他,何來覺滿?又若依三覺來說乃因也非果,佛是果故,想差甚遠。今依經解釋『佛陀』正義,實不可說,旣是不可說,又說他何用?非也,不可說者,未能說故,亦非吾人未能說,亦非佛究竟不說,只是未有能聽故,故佛未說,如有堪聞者,則佛陀經劫長說,以現佛典中是不能說,以佛在世時未說故。且將經文的話看如何?經云:「世雄不可量,」世雄即佛,不可量即不可測。「諸天及世人,一切眾生類,無能知佛者。」說明絕無知者,「佛力無所畏。」力乃無量智慧之一,其中復有無量數,不同權教十力,無所畏亦無量智慧之一,其中復有無量數,非同權教只有四無畏。「解脫諸三昧,」解脫有無量為無量智慧之一,三昧言諸者,是無量三昧,為無量智慧之一,及佛諸餘法,佛之智慧無量無邊,不能盡說,只可舉此力,無畏,解脫,三昧四德,其餘各德不必一一說,只可一句畧說『及佛諸餘法,』『諸』即無量『法』即智慧,『無能測量者,』因無能測量故不說,『本從無數佛,具足行諸道,』上言不可測之果德智慧無量甚深微妙,皆由親近佛多歷時久遠,修行法門,更多更深,圓滿具足,方成佛道,非是無因,亦非少因僥倖得之,『甚深微妙法,難見難可了,』讚嘆菩薩在因中親近諸佛, 秉承一乘法門,是不易信解趣入,『於無量億劫,行此諸道已,道場得成果,』此約時間修一乘寶行長遠,謂菩薩不論先居何種地位,若得聞佛說一乘,或聞一乘菩薩說,聞後了解生信發一乘道心,爾時名為一乘菩薩。嗣後歷無量阿僧祗劫,親近諸佛,教化一乘衆生,自行一乘行,圓滿後自然坐於道場成等正覺,成佛後壽命無量無邊世界微塵劫,隋時於無量世界示現成佛度生,釋尊久已成佛,在此世界乃示現成佛,非實成佛,不能照中國佛徒說,佛坐樹下夜覩明星突然大悟名成佛,真笑話。『我已悉知見。』言成果是個總名辭,若論其中差別之功德相,不易使人知之,秖可自知而已,「我」是釋迦自稱,『如是大果報,種種性相義,』「如是」二字,乃佛自己歎其所證之智慧,無可形容而以『如是』二字形容之意,謂這件事如此如此,兼之差別安立行布,一一不紊,如經云『是法住法位…,』言其性有種種性,言其相有種種相,體力作等,皆有種種,不可思議。經云 :『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,所謂佛諸法如是相,如是性,如是體,如是力, 如是作,如是因,如是緣,如是果,如是報,如是本末究竟等……』,可知「如是」二字,佛亦不得已無詞之詞也,請味之勿忽。復次此種佛果智慧無量為總數,經云『諸佛智慧甚深無量』是也,為第一重無量。此無量中每一德復有無量,經云,『如來知見廣大深遠,無量無礙力無所畏,禪定解脫,深入無際,』此中言無量乃第二重無量,於第二重中每一德,復有無量,經云:『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,所謂,諸法如是相、性、體、力…等等….』為第三重無量。然此相性等,非一相一性,其相有無量,其性有無量,力體作等亦如是,為第四重無量,故經云,『種種性相義。』經意之深且妙如此,佛之功德智慧如此,故言「佛陀」稱「覺者」,不可說乃如此也。質者言:何以定必用重重無量功德果報來解釋「佛陀」為『覺者』之義?當知「覺者」即成佛時一剎那間,諸佛功德智慧完全現前為成佛,若功德未現前一剎那之前不名為佛,功德現前時,即了了盡知故名「覺者」,覺即知義,再有下句經文『我及十方佛,乃能知是事,』上文云『我已悉知見』,即「覺者」義,此文『乃能知是事』,豈非「覺者」耶?言不可說者,再引經云,『是法不可示,言辭相寂滅,諸餘衆生類,無有能得解,除諸菩薩衆,信力堅固者。』是不是不可說?此「法」字即指佛智慧,不可示即不可說,因無解者。若大菩薩能解者,佛說無量劫,今聞「佛陀」之義不可說,然則我們當如何信仰?不必多生枝節,就如是信仰,能如是信者,是真佛徒,是真信仰,否則,難免謗佛,或謂佛是靈物,又有慈悲能成就種種祈禱,或一度亡者的導師,或救世者……解佛字告一段落。次講「知見」二字,「知」非心知,「見」不是眼見,乃是佛功德之總名,佛德之異名種種,「知見」是其一,亦名「智慧」,或名「智」或名「慧」,或稱「道」,或名「菩提」,(譯道)或名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』或名「正覺」,或名「法」,或名「果」,或名「一乘」,或名「大乘」,或名「一切智」, 或名「一切種智……」可知知「見」二字不可作等閒看,旣言「佛知見」當然非其他衆生知見,上釋佛字即知見二字的意,不過上說佛字有人字的意,今言「知見」二字全是指德而言,如言此人之德是也。「知見」二字不能多講,若要多講亦是不可說不可說。何為『開佛知見,』開字作何解?開字屬衆生,即衆生之明白解了,佛欲令衆生『開佛知見』必詳細說明一乘佛德如何,方能令其明白開解,「欲令」二字約時來講,是佛未出世以前無量劫所起之念,欲令,即要使墮落菩薩,明佛智便可清凈成佛,此是立一點決心,預備在無量劫內現種種形,經歷種種階級,修行圓滿成佛後說一乘大法,稱嘆佛德令他聞之,開解悟入,此一點心幷無人知,直負了佛出世一場,此自苦歎之意,痛念未達出世目的,今欲達其目的以滿前志,故作此說,佛為大事出世,況汝們旣歸佛,無論何種階級衆生,無一不是以前一乘菩薩,汝旣是大菩薩,則我終不誤汝,總要汝們知我為何事出現於世,自然萬事都易解決矣。我們信佛之人不論出家在家,並不論修行好醜,凡有一念信者,都是一乘菩薩退心者,若能自信,即人人是一乘菩薩,佛為我出也,又已示入滅,吾人不知。吾人在中國受佛教中之偽教薰陶,深入迷網,總無人知此事,可惜可惜。第一晚講完佛為何事出世,明晚再講佛最初施小乘權教。

       ● 下一页